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购物车
    0

    关于王洛镇双楼闫村的调研报告

    信息发布者:双楼闫村
    2016-12-13 19:42:24    来源:百度   转载

    关于王洛镇双楼闫村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2008年7月我参加全市组织的大学生村干部考试,通过组织部门多轮筛选,很荣幸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满怀激情与理想,带着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来到襄城县双楼闫村任村主任助理,新的工作,新的环境,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喜的是自已即将到农村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自已的一份力量,忧的是自已去了能否适应,能否顺利的开展工作。在我进村上岗后,在党组织的关心、培养下,静下心思工作,俯下身子做事,拜农民群众为老师,以优秀同事为榜样,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赢得了当地干群的信任与好评,而自己也逐渐地对这份工作充满了乐观和自信。

    双楼闫村工作已经两个多月开展工作以来,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以户为单位进行村情民意调研,公布自己的联系方式,切实掌握本村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手材料,准确真实了解村情民意,听群众的呼声和建议,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困难,学习和借鉴他人成功经验,根据每户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致富建议。周末在本村小学培训大家喜好的农业实用技术,宣传国家支农惠农方针政策,讲解农村相关法律法规。

    调查走访的过程中我能强烈的感受到群众对我们这些下村工作的关心支持,能够强烈的感受到群众迫切希望我们这些在村工作者在农村真心谋发展,为民办实事,虚心纳民谏的工作作风,能够强烈的感受到人心思进,奋发向上的氛围。

    第二部分  基本情况

    【地理位置】  双楼闫村位于王洛镇镇中心西北4公里处,东临襄禹公路,西接观音寺村,南与北宋庄搭界,北与闫南村接壤,双楼闫至白塔寺郭村公路从本村横穿而过。【行政区划】下辖双楼闫村,任庄村两个自然村,14个村民组。【基层组织】共有两委成员8人,党员58人,流动党员6人,其中党员58名,今年新发展党员4名。【耕地及人口】耕地3100亩,农业人口2246人。【年龄结构及受教育程度18岁以下占23%,18岁至45岁人员占45%,60岁以上占13%,45岁以下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84%。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以辣椒、棉花和西瓜为主。特色种植及农田水利  特色种植为烟叶,农田水利条件较好,08年大力种植烟叶,实施烟叶崛起工程,新打灌溉用井9 眼,目前全村共有灌溉用井26眼,部分地段已实现刷卡取水灌溉。教育   目前本村拥有一座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花园式小学,师资力量较好,是王洛镇定点小学之一。医疗卫生及新农合 本村两家镇附属医院。其他 五保户9人,低保户8户24人,残疾人19人。养猪业发展较好,全村共有四个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圈猪数达近200头。目前已有两家使用沼气取热发电,村里有两家私人饭店,六个乡村超市。今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3800元。

    第三部分  村情民意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村干部素质作风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村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地学习,理解不透彻,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有的干部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做什么,了解不深、把握不准。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干群感情纽带弱化与农民群众渴求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存在着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经济利益上对基层组织的依附关系不复存在,在组织领导上的依赖关系变得松散,在思想感情上依恋关系变得疏远,“有吃有喝不找你”。同时,农民群众又需要基层组织能够建立起一种党群干群关系沟通渠道,有苦有处诉,有冤有处提,有事有处找,“有怨有事要找你”。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淡化与基层组织执政手段的弱化使党群干群隔阂加深,双方缺乏基本的信任感,党群干群矛盾比较突出。

    3、农民群众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与基层干部的传统领导方式产生碰撞。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广大群众理性思维活跃,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迅速提升,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是由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机制还不尽完善,民主化建设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民主监督乏力,成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矛盾冲突,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

    4、一方面是村民文化素质低。 据调查,我村60岁以上男性人口占13%。而占总人口40%的,现有初、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青壮年绝大多数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留下的这部分人员,由于文化偏低,视野狭窄,思想固执,想挣钱又无技能,想致富又无门路,只是满足现状,得过且过。另一方面是农业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有一定难度。 由于农村留守的人员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称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这部分人,除儿童外,剩下的老人、妇女劳动力都较弱,且文化程度都不高,要让他们迅速接受新生事物有一定的难度。再是留守村民综合素质较弱。 农民外出务工情况较普遍,有一定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力长期在外,老弱病残及妇女留守现状严重。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围绕“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这个主题,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深入宣传,周密安排,严格程序,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探索出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运行机制。

    1、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与农民群众相关的法律法规、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市场经济信息、勤劳致富的好路子以及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

    2、首先是干部表态。表明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听取意见、热心为民办事的诚意,调动群众发言的积极性。其次是村民说事。让与会村民畅所欲言,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村“两委”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其三是干部承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并公开作出承诺;解决不了的,整理上报乡镇党委、政府统筹安排,协调解决。

    3、村干部要坚持做到“四不准”。即对群众提出的尖锐问题不准中途打断;对群众的指责抱怨不准顶撞;对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准推拖不办;召开恳谈会后不准在村里喝酒”,有效地打消了群众的疑虑,拉进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恳谈会”结束后,对现场不能解决的问题,对群众进行承诺,并填写《村情民意恳谈会情况反馈表》,由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签字后报乡镇党委,由乡镇党委就各村排查的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归口办理,并制定详细的督办意见,对交办问题落实到人,提出时限要求。对不属乡镇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由县集中协调解决,并在限期内给群众回复。限期内不能解决、答复的问题,要及时向当事人解释原因。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要求乡镇派驻工作组,集中精力专门进行解决,确保“村情民意恳谈会”取得实效。

    4、定期反馈,取信于民。对于通过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排查出的问题和征求到的意见,狠抓落实,限时办结,并在下次“村情民意恳谈会”上向群众进行反馈,形成“征求-解决-反馈-再征求-再解决-再反馈”的大循环格局,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使群众认识到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是广大干部真心转变作风、虚心听取意见、热心为民办事的务实行动,使群众对党和政府多理解,少隔阂,多赞誉,少怨言,多支持,少抵触。群众由怕干部、不信任干部,变为“有苦会上诉、有怨会上讲、想富会上找干部”。

    5、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为其提供宽松便利的政策环境,带领留守妇女及老人致富。

     

    第四部分  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新农村合作医疗方面>

    由于坚持了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农民认识,增加参合率,并在管理上力求规范,在运行上力求有序,较高质量地推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村的深入开展,我村村民参保率高达85%,使农村的医疗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大为减少。

    二  <林权制度改革方面>

    存在问题及原因:

    存在林地产权不明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经营机制、利益分配不合理,林农的主体经营权没有得到落实,林权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导致林业资源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制约了林业的快速发展。

    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建议如下:

    1、宣传发动方式

    (1)召开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两委”会议之后,有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向广大村民进行宣传,讲清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政策和方法,让他们了解、支持、参与改革。

    (2)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的作用加大宣传。

    2、林地、林木的保护与利益分配

    林木、林地的保护管理严格按照《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矿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林木、林地进行保护管理。林木采伐应严格按照林业采伐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村组应严格把关,特别是现有集体林在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分配到户的决不能乱砍滥伐。

    3、林权确定方法

    申请其他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相应林权所有者提出,提交林权证明及承包(流转)合同等材料,其中:

    一是承包(流转)合同不规范(如未载明立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林地使用期限等)的,须经完善、规范后登记发证。

    二是流转的林木、林地,应注明权利人共有说明,属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树立、林木使用权一次性合法流转的,林权证核发给承租方,其他形式合法流转的,林权证核给包方,其中采取转让的,须经发包方同意,完善承包合同后,登记发证。

    三是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依法多次流转的,以最后一次流转合同约定项确权登记,换(发)林权证,以前各次依法流转的协议书、合同书、原林权证、有关部门的批准书、林地所有权证明书以及“三定”以来林权变更材料等权利依据,均作为本次林权登记换(发)证的权原依据,已核发新林权证后依法流转的现有林权权利人应按新林权法、合同(协议)等相关权利依据申请办理林权变更登记。

    4、林地、林木的保护与利益分配

    林木、林地的保护管理严格按照《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矿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林木、林地进行保护管理。林木采伐应严格按照林业采伐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村组应严格把关,特别是现有集体林在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分配到户的决不能乱砍滥伐。

    三  <土地流转方面>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我村借助国家扶持“三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烟叶、红薯、蔬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民收益大幅增加。面积10亩以上的烟叶种植大户日渐增加。为享受烟草部门优惠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大型农业机械,便于管理,种植大户及发展现代烟草的村委往往大面积调整土地,使土地联片发展,集中经营。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大部分村组土地补偿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中自发性、随意性、盲目性大,流转面积少,规模小,严重制约着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二是部分村干部认为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土地承包关系相对立,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充分发挥村委的服务职能,不敢宣传引导,不敢大力流转。三是农村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绝大多数农民恋土情结重,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流转。四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大户数量还少,加之缺乏中介组织搭桥,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速度、规模、效益。五是相互之间的流转往往以口头协议形式进行,合同稳定性差,土地流入者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投入,影响土地效益,也为以后纠纷留下隐患。

    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建议如下:

    一是广泛宣传引导,使广大村干群认识到土地合理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督促党员干部积极学习政策,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教育和指导农户自觉进行土地流转。二是合理确定土地估价。三是及时了解全县、全乡镇范围内公布的土地流转数量、面积、价格、地点等信息,加速土地流转进程。四是村委会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支持和关心土地承包大户的成长,使土地流转依靠大户带动、产业带动、能人带动、市场带动尽快成熟完善起来。       

    第五部分  结束语

    2008年11月28日,双楼闫村第六届村委换届工作落下帷幕,顺利地选出新一届村委领导班子。作为双楼闫村委会成员,我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两委理清本村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广开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努力为本村发展献言献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真正做到群众乐见,也给组织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